一、统筹资源力量,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
1. 汇聚丰富资源,用好党史活教材。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育人体系,系统挖掘梳理各类课程价值教育引导元素,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培养方案、教学大纲、集体备课等,巩固“医本思政”“上医课堂”“精准思政”等育人品牌,将丰富的党史资源有效转化为培根铸魂、启智润心的“最鲜活教材”。学校多门课程得到“学习强国”的专题发布。
2. 创新教学方式,让党史故事进课堂。邀请烟台市委党校曹桂华教授走进“开学第一课”,为滨医学子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,3.89万人次线上线下听课。将思政教育与齐鲁红色文化相结合,带领师生赴西海地下医院现场教学、胶东红色文化陈列馆,以“沉浸式”教育方式,让党史教育“活”起来、党史体验“强”起来。
3. 狠抓队伍建设,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。狠抓思政教师队伍建设,启动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对口培训工程,3月24日,邀请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付欣教授作首场培训报告。鼓励师生在课程学习之余讲党史故事、谈学习体会,线上线下相结合,护理学院师生录制“讲述中国故事、弘扬中国精神”系列微党课,就在特色鲜活、入脑入心上下功夫,增强了学习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。
二、立足特色、创新表达,丰富充实党史学习教育
1. 立足医学院校特色,精心策划自选动作。重视抓好专题学习、教育培训、实践服务等规定动作,精心策划滨医党史学习“百宝箱”和“医心向党·学史筑梦”系列活动。党史学习“百宝箱”里面装有:展现党的历程“百年诗”、讴歌党员典范的“百像图”、开辟党史课堂“百家坛”、拓展学习服务“百事通”、呈现庆祝活动的“百韵笺”、传承明志行动“百炼鉴”。“医心向党·学史筑梦”系列活动包括:文艺汇演、大合唱、座谈会、党课展播、知识竞赛、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鲜明、师生喜闻乐见的宣教活动。充分发挥校史育人功能,与山东电视台联合拍摄了《理响中国》专题采访,发掘鲜活历史事件和师生轶事,让师生从丰富的学校历史中汲取营养。开展“榜样的力量”寻访活动,拍摄微电影《山默海啸》,用身边人讲身边事,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,以鲜活的形式使学习教育更加触及师生思想灵魂。3月29日,开启“十位名师讲党课活动、十本红色名著阅读活动、十首经典红歌传唱活动、十部红色电影阅评活动、十首红色诗词赏析活动、十次党史教育主题党日活动、十佳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活动、十名学习标兵宣讲进课堂活动、十个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活动、十次党员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”的“10个十”党史学习教育,切实传承红色基因、厚植爱国情怀,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实落地、见行见效。4月4日,线上线下结合,举办“缅怀革命先烈,弘扬爱国精神”主题活动,广大师生为凤凰山烈士陵园墓碑描红,并打扫园区、墓区卫生,以实际行动来缅怀先烈、表达敬意,无法到达现场的学生参与“每一个你我们都记得”为英雄线上献花致敬活动。
2. 全力改善民生,打通为民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扎实推进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,与滨州团市委联合为“希望小屋”儿童量身打造的“爱伴童行”行动,推行“3+N”身心关爱帮扶措施。离退休党委成立“银龄”志愿服务队,由临床各专业退休教授组队进基层、进社区、进家庭,开展健康咨询、慢病防治宣传、送医上门、下乡义诊等活动。滨州附院、烟台附院分别开启“乡村振兴健康行”和“服务百姓健康行动”,全方位、全周期保障居民身体健康,打通为民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以“小切口”解决“大民生”。
3. 线上线下结合,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立体化阵地。充分发挥校报、新媒体、宣传橱窗、手绘墙等媒体平台,推出“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”“滨医短评”“我为党史学习教育荐书”等专栏,建立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,推动学习教育全方位展示、全媒体参与、全平台推广。做好微党课品牌建设,利用“滨小医学党史”“天使党建”等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网络阵地,让党史学习教育从“笔尖”“指尖”延伸到“心尖”。
三、以大学生时政宣讲团为突破点,打造特色化宣讲品牌。
创新“宣讲+”品牌,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层次化宣讲,建立省级宣讲团、校级宣讲团、师生宣讲团三级联动宣讲队伍,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。经过周密策划,全校启动海选招募2000多名同学报名经过严格遴选,确定组建1000余人、160支宣讲队伍,成立“熠韶华”大学生时政宣讲团。结合疫情时期特点,打造网上宣讲特色,鼓励宣讲学生扣准大主题,自拟话题、自由结队、自创“动作”,打破边界感和老套路,鼓励学生扑下身子查史料、挖典型、做采访、巧编排,把宣讲课件做成色香味俱全的“营养餐”。这支千人大学生时政宣讲团,分成365个小分队,跨越全国27个省份、362个市区,以“致敬百年·四史精神”为主题,开展现场和网络双线宣讲近300场,受众人数逾4万人。“熠韶华”大学生时政宣讲团,打破课堂围墙、把讲台搬进社区、乡村,3月30日,中国教育报头版以《将党的光辉洒向百姓心田》为题予以报道,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。